◎孙伟
麦子割完,秋庄稼播下,地里农活清闲下来。村庄在白晃晃的日头下暴晒着,小孩子却来了精神,下河洗澡、粘知了,或在场院的草垛后面追逐打闹……这些,构成了我童年生活中最富有生机的画面。
而我,又想起记忆深处那高高的麦秸垛了……
我的老家主要种植麦子、玉米。打完麦子,麦秸杆在场院里堆成垛。草垛很多,那些高高大大的麦秸垛在我们眼里,就像起伏连绵的山丘一样。
场院宽敞,一些母鸡在草垛旁刨食残存的麦粒,几头牛羊在啃食沟边的野草。我们在垛边捉迷藏、翻跟头,追逐打闹。麦秸垛松软,摔了也不疼,反倒“咯咯咯”地笑。玩到兴头上,也忘记了吃饭。直到母亲站到胡同口声声呼唤,我们才恋恋不舍地四散回家。
村里放电影都选在场院边的空地上,两棵高大的杨树撑起了宽大的幕布,一村的男女老少都聚到这里。我们偏不喜欢规规矩矩坐在板凳上,而是爬到高高的麦秸垛上,居高临下地看下去。有时模仿电影里的情节打闹起来,有时又抓起一把草屑扔下去,人群中就引起一场骚乱,少不得被大娘婶子们亲切地骂上几句。
电影散场,人群散去,我们却不愿意回家。躺在柔软的草堆中仰望瓦蓝的天空。银河离我们那么近,仿佛一伸手就能捞起一大捧星星。晚风轻柔地吹过来,带着木叶的清香。萤火虫打着灯笼,在草垛旁的阴影里游走。我们说着笑着,不由自主地进入了梦乡。
有时候半夜梦醒,发现自己居然还躺在麦秸垛上。四周那么安静,只有草丛里的虫吟和街巷里偶尔响起的几声犬吠。星光洒在身上,带着一种沁人心脾的清凉。于是,揉着惺忪的睡眼从麦秸垛上溜下来。走过几步后回头看,那高高的麦秸垛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伸着长长的手臂,要将我们搂到怀里似的。心里忽然生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情。
麦秸垛既是我们的游乐场,也是“庇护所”。我们犯了错、挨了打,或者受了委屈,总是藏在它的后面偷偷流泪。有了心事,也喜欢跟伙伴在这里悄悄诉说。麦秸垛不声不响,却见证了我们的欢笑、苦恼和所有青春的秘密。
后来,我离开了村庄,也离开了麦秸垛。再后来,村庄变了,鸡群和牛羊搬进了统一规划的棚圈,麦秸垛也永远消失了。童年的伙伴各奔东西,偶尔相聚时,总会提到那高高的麦秸垛。有人想起在那里玩过的游戏,有人想起看过的电影和流过的眼泪,还有人提起那些少男少女纯真的心事。虽然叙述的不尽相同,但记忆里的麦秸垛,却总是那么高大温暖,又那么温情美好……
高高的麦秸垛啊,或许它并不是普通的麦秸垛,而是我们对故乡最美好的留恋,也是童年那无忧无虑时光的见证。它承载着我们对于乡愁最具体的印象,也时刻提醒我们,不论身在何处,故乡给予我们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