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玫瑰”串起“甜蜜产业链”

(2025年09月12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诸城市桃园区柿柿红专业种植合作社人员采摘葡萄。
  □本报记者 王 莹
  通讯员 张敏敏 文/图

  初秋时节,田间地头涌动着丰收的希望。走进诸城市桃园区菁茂阳光玫瑰葡萄园区种植大棚,连片的藤蔓在支架上舒展,一串串饱满的“阳光玫瑰”垂坠枝头,青绿的果实裹着薄霜般的果粉,晶莹剔透间透着清甜果香,轻轻一嗅便令人心生欢喜。这是诸城市深耕“甜蜜经济”,以葡萄产业撬动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诸城市锚定“产业兴农、品牌强农”目标,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与政策优势,打破传统农业发展局限,围绕“阳光玫瑰”葡萄构建起“种植标准化、销售多元化、产业融合化”的全链条发展模式,让“甜蜜产业”成为农户增收、乡村焕新的核心引擎。
  桃园区因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通风条件优越,成为葡萄的“优生区”。为将自然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桃园区以“集体增收、农民致富”为导向,走出了一条“党组织+合作社+企业”的发展新路。
  此前,桃园区党委先后赴云南、湖北、浙江等地的葡萄主产区调研,结合山东葡萄“耐储藏、上市晚、优质果稀缺”的特点,以及当地政策扶持力度大的优势,最终选定在石门社区、琅古尧社区等地建设种植基地,并与云南御奎公司合作打造3个示范园区。同时,牵头成立12个党组织引领的葡萄合作社,通过股份合作模式将分散农户聚集起来,实现“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
  如今,桃园区葡萄种植规模已达3500余亩,总投资近2亿元,建成联体式大棚的同时,配套2处气调库与分拣车间,解决了葡萄保鲜与品控难题。销售端更打破地域限制,线上培育“黄秀财”“黄铲铲”等电商品牌,孵化抖音带货账号,与主流电商平台搭建直供渠道,“桃园鲜果”区域品牌声名鹊起,所产葡萄屡获行业荣誉。“按现在的价格,今年收入能达300万元。”种植户袁林军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百尺河镇永晟种植基地,另一幅“甜蜜图景”同样动人。这里的“阳光玫瑰”凭借肉质紧实、果香浓郁、耐储运等特质,成功打入潍坊佳乐家等大型商超,形成稳定订单合作关系,彻底告别“种得出、卖不掉”的困境。
  眼下正值盛果期,该基地亩产突破3000公斤,亩均纯收入超6万元,经济效益显著。更重要的是,基地为周边20余名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岗位,月工资稳定在4000元左右,让村民实现务工、顾家两不误。
  “下一步计划扩种300亩,引进智能水肥系统,带动更多乡亲增收。”基地负责人朱俊龙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贾悦镇的葡萄产业,则走出了“以品牌赢市场”的特色路径。当地3600亩“阳光玫瑰”即将进入集中采摘期,种植大户杨庆吉的大棚里,专业团队正忙着采收、分拣,一派繁忙景象。
  为避免分散经营的弊端,贾悦镇以党组织为引领,联合18个种植合作社成立葡萄协会,从种植技术、药肥选用到市场对接,制定全流程统一标准,实现“抱团发展、资源共享”。品牌建设成果尤为亮眼,2024年4月,“贾悦阳光玫瑰”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同年9月,又跻身山东省“农科好物”品牌产品名录,品牌溢价持续提升,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从桃园区的“合作社筑基”,到百尺河镇的“订单稳增收”,再到贾悦镇的“品牌树标杆”,诸城葡萄产业多点开花,勾勒出“甜蜜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清晰路径。如今,这颗小小的“阳光玫瑰”,不仅串联起“枝头到舌尖”的产业链条,更成为激活乡村活力、带动农户增收的“金钥匙”,书写着产业兴农、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