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流金岁月

(2025年07月11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雯

  20多年前,笔者曾和志伟在一个厂。那时的他对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创作均有涉猎。后来,他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小说创作上面,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他丰富的生活阅历、深厚的文学功底割舍不开。
  2016年,他的中短篇小说集《父亲的木偶》得以面世,作品章章充满着生活的气息。生活是什么?对于这个简单而又复杂、平凡而又特殊的问题,人们有着各不相同的解说。不同的人对生活有不同看法,不同的人生观,对生活的感悟也不同。
  志伟的小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情景仿佛就在身边。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金子。需要作者去做的,就是把这些金子从沙中淘出来,把它加工成首饰之类的艺术品。学校、农村、工厂等是作者深入生活掘金的好地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着神奇的魅力,时常让人产生创作的冲动。我们两个人那段经历不是到工厂深入生活,是几乎每天都在那里工作、生活。那时我们工作的维修车间紧挨着锻造车间,飞溅的火花伴着震天动地的声响,时常从车间工棚里传出来,每每看到那种火热的场景,都会让人感到无比振奋。志伟的许多作品如《阳光作伴》《一把沙子》《贪官识别器》《1970年的火车》《落叶》等,均取材于工厂,读罢这些文字,再回想一下,故事情节似曾相识,仿佛就在昨天,就在自己身边。
  文学语言十分丰富。志伟写过诗歌,这种经历是一般小说作者缺少的并且是很重要的东西。通篇小说运用精炼的语言,与诗歌创作不无关联,其小说构思也注定与众不同。一部没有文学性的文学作品,读起来缺少吸引力,就像吃的饭菜一样,里面如果缺了佐料,会让人产生难以下咽的感觉。志伟的作品文学语言十分丰富,在他文字的河流中,处处泛着文学语言的浪花,让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能与读者产生共鸣。一位出色的作家对自己笔下的人物必须有真切的感情投入,才能使读者在思想上与之产生共鸣,这样的作品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曾有一位作家这样说:“作者的感情、哭声、泪水,读者都能读到、听到、看到的。作者感动了,读者才会感动;作者流泪了,读者才会流泪。”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志伟的作品文字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作品都是直切主体,一下子就能把读者带到故事里面去。随便翻开一篇,如《一地饺子》,开篇“早上七点,六子买肉回来了。买了二十斤,是做饺子馅用的。”这就为“一地饺子”埋下了伏笔。这篇小说章节虽然短小,却有着十分丰厚的内容和很深的哲理蕴藏在字里行间,因此能与读者产生强有力的共鸣。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父亲的木偶》的创作跨越了作者从20岁出头至40多岁的时光。这段时期,是作者踏入社会,勇敢追逐梦想的历程。每一个字符,都凝聚着流金岁月里无数美好的回忆。志伟以小说的形式,将那些刻骨铭心、值得铭记一辈子的经历书写了下来。这些文字,不只是简单的记录,更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深度展现。
  它给予读者深刻的启迪,让大家在阅读中感悟人生的真谛,思考自己的梦想与追求。同时,字里行间充满力量,催人奋进,激励着每一位读者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无惧困难与挑战,勇敢地去追梦,努力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