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坚定不移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基本方针政策。民企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就是精准施策的切入点。面对困难挑战,企业“出题”,政府“解题”,“作答”成绩由企业评判。今起,本报推出“我为民企办实事”栏目,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刘伟
“以前查政策得翻遍五六个网站,现在点开市商务局官网和微信公众号推出的‘潍企潍品出海’专栏,参加境外展会和政策宣讲活动一眼就看清,这真帮我们省了大事!”近日,潍坊某工艺品出口企业负责人张女士对着电脑屏幕感慨。这背后,是市商务局以政务公开为抓手,破解民营企业“政策找不到、用不好”难题的实在举措。
张女士的企业做外贸生意,去年想了解“中小企业申报开拓境外市场一揽子支持政策”,却栽在了“找政策”上。“政策散在商务、海关、税务等部门网站,有的在通知附件里,我们安排了专人搜集,有些项目还是错过了申报时间。”她说,身边不少中小民企都有类似困扰:要么不知道有相关扶持政策,要么弄清流程时已过时效,甚至有企业因不了解跨境电商报关新规,导致货物在港口滞留。
市商务局调研时发现,这类问题根源在“信息不对称”:政策宣传多是“大水漫灌”,企业分不清哪些与自己相关;涉外业务涉及多部门,流程衔接信息不透明;咨询渠道分散,遇到问题不知该找哪个部门。“有的企业为了厘清政策脉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白白错失拓市场的机会。”市商务局工作人员说。
找准症结后,市商务局从“公开”和“服务”两端发力,推出三项举措,以政务公开送政策、优服务、强支撑,助推惠企服务提质增效。
——宣讲“进企业”,政策送到“家门口”。部门联动、市县联动,针对纺织、机械、建材以及跨境电商、海外仓等重点行业和重点业态,开展“万人千企大培训”活动。今年上半年,在潍坊综合保税区的一场宣讲会上,商务、海关、外汇、出口信保等部门人员坐成一排,从“出口退税怎么办”讲到“贸易摩擦怎么应对”,当场解答企业疑问200余条。截至目前,这样的“一站式宣讲”已办79场,1.3万余名企业人员参训,不少企业当场就记下了申报节点。
——热线服务“专人守”,精准解难题。开通外贸、跨境电商、服务贸易3部专线,还在12345热线设了“外贸服务专席”,懂政策、熟业务的工作人员轮值。今年以来,热线已接企业咨询1万余件,平均15分钟就有回应,连“如何申请境外商标注册”这类细节问题都能说透。
——一站式专栏,惠企举措“一网通”。在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上线“潍企潍品出海”专栏,分“展会活动”“惠企政策”“业务培训”“综合服务”四大板块。群众只要打开官网或微信,动动手指,就能及时了解政务动态,轻松获享所需信息。
惠企服务的一系列举措让民企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张女士的企业通过专栏查到跨境电商培训信息,派员工参加后调整了海外仓布局,今年上半年出口额同比涨了近四分之一;潍坊某机械企业打热线咨询到“出口信用保险补贴”,投保后拿下一笔海外订单,打消了收款顾虑;还有家小微企业,靠专栏提示的“境外展会补贴”,第一次走出国门参展就签了3个客户。“现在不用专人盯政策,手机上动动手指全清楚。”不少企业负责人说。
这桩“把政策送上门”的实事,正是党和政府一心为企排忧解难的生动注脚。“政务公开不是晒文件,是让企业感受到服务温度。”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要让专栏接入更多数据,让政策推送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