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磕子在安丘的流传使用历史悠久。花磕子,又叫花模子、耍物模子,是一种把木板镂空后雕刻而成的模具。在喜庆节日如春节、中秋节或娶媳嫁女、老人过生日时,塞上湿面制出花、鸟、虫、鱼等寓意丰富的动植物,再用锅或蒸笼蒸熟或用锅烙熟,借以衬托欢乐喜庆气氛。
花磕子从外观上看就是一块小木板,中心镂空,在里面雕刻出花、鸟等各种图案,似乎是非常简单,但其制作工艺却相当复杂。首先是选材,必须要求木材结实,所以选材多用枣木、杏木等木质坚硬的树种,又必须选用纹理滑顺的木材,不然木质坚硬,纹理纷乱粗涩,雕刻时很费力,还很容易刻坏。其次是镂空。木匠在刻制模具时为了固定方便,往往在一块大木板上刻制多个动物或植物图案,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材料,又可以很好地固定木板。固定木板要在一条一头有个楔子的大长木匠板凳上,固定时把楔子拔出,木板一头顶在楔子上,另一头用一根绳子顶住,由木匠用脚蹬住绳子,就可以把板子固定在木匠凳子上了。镂空一般用圆凿,一锤一锤慢慢地敲凿,防止用力过猛把木板震裂。在镂空前木匠先用铅笔画出要雕刻的图案的大体形状,用圆凿凿出大体形状后,再用扁凿仔细修理边角,基本形成想刻制动物或植物的形状。再就是绘制图案,原先做木匠的,都有一整套图案样子,花、鸟、虫、鱼应有尽有,都是学徒时师傅传下来的。在雕刻前,木匠就根据雕刻品种的要求照着师傅给的图案样子,在一张红纸上描出图案,再用糨糊或水胶把图案样子贴在已镂空的木板内。最后一道工序是雕刻打磨。雕刻用专门的雕刻刀,锋利无比,需要耐心细致地一刀一刀地刻,刻入的分寸要拿捏得十分到位,过深会刻透了板子,前面的功夫就白费了;过浅磕出的食品花样不美观。图案雕刻完毕后,先用粗砂纸打磨一下,磨去刺碴,再用细砂纸仔细修磨后,一个花磕子才算最后完工。
花磕子主要用于在喜庆节日磕印面食。既体现出民间传统雕刻印刷的技法,又呈现出丰富多彩、惟妙惟肖的民间艺术图案。雕刻与绘画有机结合,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特别是吉祥文化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如春节时磕制面鱼,结婚时磕制面猴、箢子,生日时磕制寿桃等,多含有吉祥富贵的寓意。春节磕制面鱼,寓意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结婚时磕制箢子,寓意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磕制的花果,寓意为花好月圆;磕制猴子寓意为生子聪明伶俐;过生日磕制寿桃,寓意为长寿幸福;磕制红豆象征思念;磕制石榴象征多子多福。总之,安丘的花磕子技艺精湛,画面内容丰富多彩,每磕制一种物品,都有一定的寓意,或衬托喜庆气氛,或寄托美满祝福,不一而足。 (据《潍坊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