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秋丽
“日积月累”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中的一个常规板块,该板块选取经典的传统文化内容,是丰富语言积累的好素材。如何用好这一板块,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呢?
故事引路,乐于诵读。学习“日积月累”的过程,就是教师、学生与传统文化多重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通过趣味小故事,创设学习文本的语境,为学生读经典引路。例如,在教学“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一名言时,我先简要介绍曹植的爱国故事,然后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边读边悟,带领学生穿越时空,走进文本。
整合句段,积累成语。成语,大多是从古代传承沿用下来的,透过成语,我们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例如,在诵读《治家格言》中的句子“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时,我会引导学生在诵读之后,积累成语“未雨绸缪、临渴掘井”。这样,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文化熏陶。
课外延伸,巩固方法。一组组“日积月累”的内容,有时难以满足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我就适当通过以下途径向课外延伸。以主题为核心,展开课内外的链接阅读;以节选内容为基点,向整个作品延伸;以某一作家的作品为基点,向这位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总之,引导和鼓励学生多查阅资料,多接触一些名人大家的经典著作,以扩大知识面。
实践巩固,指导育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对人性的教化。我引导学生将学习“日积月累”与指导自己的言行结合起来。如学生不好好学习,可让他背诵“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名句来反省自己的行为,让孩子在诵读经典的同时学习做人。
巧用“日积月累”,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正在成为语文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者单位:潍城区健康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