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菲 文/图
沥青路宽敞洁净,笔直通达家家户户;民居错落有致,门前小花坛点缀着盎然生机;邻里笑语融融,交织成最暖的人间烟火;富民产业蓬勃发展,结出串串丰硕成果……金秋时节,踏入滨海区央子街道,一幅兼具“高颜值”与“烟火气”、写满幸福与希望的和美乡村画卷在这片土地上缓缓铺展。
在央子街道,脚下的每一寸路、眼前的每一处景,都是乡村蝶变的生动见证。“今年村里又新铺了沥青路,进出村更顺畅了。”“你瞧,健身广场器材全配齐了,修建的荷塘波光粼粼,村里真是一天一个样。”说起固堤场村的变化,村民们便打开了话匣子,言语间满是欣喜,脸上的笑容藏不住对当下生活的称心与满足。
和美乡村,人居环境是基础。今年以来,固堤场村将路域整治、绿化美化等列为村里的重点工程,在村风村貌提升、内涵品牌打造上书写新篇章,以“绣花”功夫扮靓村庄,为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速,为村民驶向幸福生活按下“快进键”。
为乡村“塑形”,更要为乡村“铸魂”。作为“千年渔盐文化古村”与“孝德文化名村”,固堤场村深挖自身文化富矿,既盘活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又深耕千年村落的历史底蕴,持续加大对村庄文脉的挖掘与梳理力度。如今,村史馆已然落成,成为村民追忆乡愁、传承根脉的精神家园;《固堤场村志》整理出版,让村落故事得以定格、代代相传。这些举措,为村庄注入了“和”的温度与“美”的底蕴,成为涵养和美乡村的“基因底色”。
移步崔家央子村,又是另一番鲜活景致,红瓦映衬黄墙,色彩明快又不失质朴;倡导文明新风的标语点缀其间,与乡村景致相融共生,一步步将“和美乡村”的图景绘进了现实。
“最近这两年,我们村的变化真是太大了。”崔家央子村村民崔湖北笑着说道,“村子越来越漂亮,年轻人跳舞、打篮球有广场,孩子上学有校车接送,老人养老有老年活动中心,没事出来溜达溜达,心情特别舒畅,住在这里太舒心了。”
环境美了,日子更要甜起来。崔家央子村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始终把“让村民富起来”刻在心头,秉持“群众是主角”的理念,深耕本土资源“挖金子”,以富民产业为引擎,凭借盐田提质、土地增效、三产融合“三招齐发”,蹚出了一条“产业旺、百姓富”的特色路径,让“和美”不仅有“颜值”,更有“产值”。
“我们通过公开竞标引入优质经营主体,流转村内1555.8亩盐田,将曾经低效闲置的‘晒盐池’,变成了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近500万元的‘聚宝盆’,让百年盐业在创新运营中重焕生机。”崔家央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振波向记者介绍。村里聚焦2700亩土地资源,实施系统性整合与统一规划,通过公开招标流转给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仅此一招,每年便为村民带来土地溢价收入230余万元。
如今,崔家央子村村民早已从“守着地的农民”,变身拿分红的“资产股东”,手中的土地契约,成了能持续兑现的“股权证”,日子越过越有底气,获得感也在稳步提升。
不仅如此,村里还通过村企联建模式,打造“星空露营+亲子研学”精品民宿项目。25座星空顶蒙古包错落分布,盐田风光与湿地景观无缝融入休闲体验场景,不仅成了“网红打卡”地,更带动周边农户参与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户均年增收1.8万元,成功开创“盐田风光变旅游资本”的乡村文旅新模式。
村景焕发新颜,产业串珠成链,新风扑面而来……如今的央子街道,正以民富为基、以村美为韵、以风正为骨、以文明为魂,让“和美”二字渗透进乡村的每一个角落,绘就着乡村振兴的幸福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