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奇
前卫的《今夜有局·人间诗宴》以诗词为前奏,以酒宴为舞台,以三十多位王公贵胄、文人墨客为主角,打造了一幕幕多姿多彩的历史生活剧。
构思巧妙是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每一篇写一个人物,引出至少一首诗、一个饭局,介绍诗作和“饭局”产生的背景、过程和对主人公的影响,细致描绘刻画人物性格、情绪、语言、活动特点,用诗性的语言辅助以环境描写、气氛渲染,一篇篇优美的散文穿越时光隧道,让历史场面活灵活现。作者对诗文及其背后的故事,对忠奸优劣、人情世故、成败得失做出的评判,不落窠臼,发人深省。
开篇《舜帝上当了》就打破了人们对尧舜禹“禅让”制度的美丽幻想,人们陶醉于大禹治水的非凡经历,很少有人知晓禹骗取信任、消除异己,把国之公权变为家之私有,传位于其子,改变历史走向的阴谋手段。刘备以“仁德”闻名,实际上是一生戴着面具,装傻充愣,善于捕捉时机,也是乱石“草根”逆袭的案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被传为美谈,谁能想到他们的姻缘,竟是起因于卓王孙的自私虚荣和司马相如的精心骗局?
在“宣王中兴”的表象下,西周潜伏着衰亡的危机,周宣王始创“鹿鸣宴”,歌舞升平,主宾欢悦;辅佐周宣王的召穆公眼见舟之将沉,设宴呼吁献策,却应者无几。《周宣王听鹿鸣》与《召穆公很失落》的对照让人痛心。《张说过头了》成功刻画了张说这个人物形象:略有才气,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谄媚争宠,毫无底线,在官场左右逢源,其做派和手段很有代表性。孟浩然处处为朋友着想,对朋友不吝赞美,是个“老好人”,但一生失意于功名,郁郁不得志。与张说形成鲜明对比。
韩愈刚直不阿,忠君为民,文道合一,堪称百官文士之师表;白居易贬不能夺其傲,贫不能屈其志,以酒为至爱,借酒寄情;顾炎武生不逢时,为明亡清立憋屈郁闷,为后世留下了品行坚贞和愚忠的形象。我们因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尾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而熟悉了这首《临江仙》,但我们不清楚什么人为什么能写出如此大气深沉而又淡泊超然的历史巨篇,《杨慎的无奈》给了我们答案。
人生得意更需自警自律。饭局之中,酒肉之外,充满各种诱惑和危险,自古及今,喝酒闹事、误事甚至丢掉性命者不计其数。司马光在诗宴上虽对美女有意淫之举,但自我警醒,实为智者。曹操喝大了,非但不误事,还作《短歌行》,诗助酒兴,汇聚人心,真乃“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不世之文杰”。
李白、杜甫是唐代诗人的高峰。《李白真能侃》讲述了李白“一生求名名未得,醉酒酣梦留名篇”的经历,对李白的心理活动分析到位。《杜甫不斯文》中的杜甫,与李白的经历有相似的一面,都是凭借诗名,四处结交富豪贵胄,希望寻得改变命运的契机,都是文采终究抵不过骨感的现实,终是穷困潦倒,道出了天下文人的无奈和悲哀。
李白和王维的诗都记录了游侠这个年轻人的特殊群体,他们平日游手好闲,饮酒作乐,国家有难时,却能上马出征;战胜归来,因为不是朝廷编制内的人,遭到冷落,得不到奖励和重用,让军中权贵坐享其成;游侠重归游侠,既是自愿的选择,也是看破后的无奈。
杜牧的《清明》诗可谓妇孺皆知,杜牧的《叹花》和“湖州之约”却鲜有人闻;书中载有南唐顾闳中的传世绘画《韩熙载夜宴图》,叙事诗般描述了夜宴的全部情景,堪比后世的影像纪实,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作者绘画的目的竟然是为皇上“偷拍”。后世只管欣赏名画,谁还会细究当时创作的动机和画中人的所思所想呢?
书中还写了“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的宁武子;仕途无几,交友真性情,受到高官友人厚待的吴承恩;狂傲放荡不听劝,纵使才子也遗憾的唐伯虎;酒宴上为老婆“打包”的东方朔、与民同乐的欧阳修、与梅对饮的李清照;憋屈的李陵、悠闲的王维;还提到了纳兰性德的“狼河宴”和郑板桥的“狗肉宴”,各色人等,逸闻趣事,各有千秋。
本书还有一处亮点就是有很多稀见的插图。比如读到司马相如的时候,配有明代仇英的《上林图》;说到曹植,所用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也是根据曹植传世名篇《洛神赋》而来;写白居易则是用谢環的《香山九长老图》;写欧阳修时,采用了清朝华岳的《秋声赋意图》;写郑板桥时配有他的《竹石图》。读诗、赏画、看故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也是倾心准备的一桌审美盛宴。
关于写作本书的初衷,作者在“诗宴尾声”中写到:“闲览此书,既是消遣,亦为史鉴。若能从古人的饭局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便可谓善莫大焉!”
“修辞立其诚”,作者所言不虚。读读本书吧,你会发现书中的某些“饭局”,现在仍在持续。